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趁英鎊貶值,外資大舉搶進倫敦商辦掃貨,今年第3季倫敦商辦交易總值達48億英鎊,其中外資占比高達逾9成,投資金額改寫歷史新高,來自亞洲的外資占比更逼近7成。

報導指出,根據商業不動產服務業者世邦魏理仕(CBRE)的統計,今年7到9月倫敦商用不動產總交易值達48億英鎊,外資占比更一舉衝破逾9成。

根據世邦魏理仕的數據與金融時報的研究,2010年初以來倫敦商辦外資交易每季平均占比約6成,但自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的2016年下半年以來,外資交易每季平均占比則升至約65%。

Numis分析師鄧肯(Robbie Duncan)表示,英國公投脫歐後英鎊重貶,對於海外買主來說英國資產的魅力大增。

鄧肯認為,許多外資是基於多元配置的考量買進倫敦商辦,而大陸與香港的投資人除了多元配置,另一個原因是盡可能將資金匯往海外,因此投資英國。

陸資是因擔心本國可能擴大資本管制而提前將資金投資海外,8月時大陸政府針對包括房地產在內等海外「非理性」的投資採取限制措施,儘管香港企業不在管制對象名單,但許多業者因擔心大陸市場可能不穩同樣將資金移往海外。

上一季倫敦商辦交易中就出現一筆重磅的買賣,香港醬料大廠李錦記7月時砸下13億英鎊,從英國房地產業者Landsec與金絲雀集團 (Canary Wharf)手中買下倫敦地標「對講機」摩天大樓,創下英國房地產史上獨棟商辦交易金額的新天價。

世邦魏理仕倫敦資本市場研究部主管皮爾森(Stephen Pearson)表示,相關數據顯示倫敦在外資眼中「仍具吸引力」,英國商用不動產的收益率還不錯,而且倫敦資產還具保值的特點。

皮爾森還說:「這就是全球化的結果,任何一家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策略就是多元配置,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會有投資標的。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英國 倫敦 商辦
    全站熱搜

    S55123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