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正當從美國到亞太區各國都被平昌冬奧的「公主外交」(先有北韓金與正公主,再來是特朗普的伊萬卡公主)弄得暈頭轉向,搞不清朝鮮半島局勢是弛是張的時候,美國及澳洲傳媒傳來了一則不算起眼的訊息,那就是澳洲總理特恩布爾(Turnbull)在上周訪美時曾向特朗普提出美國、日本、印度、澳洲的「四國同盟」,希望匯集力量另搞一套支持亞太、印度洋地區基建的框架,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,澳洲及美國官員已有一定接觸及共識,今次特恩布爾跟特朗普的峯會雖未能正式公佈有關計劃,但未來幾個月商討可能會加快進行。


所謂美、日、印、澳四國同盟跟一次大戰前的三國同盟、三國協約之類的軍事同盟不一樣,事實上美日、美澳已有軍事同盟關係,日澳的軍事合作也在加強,未必有需要再另外建立甚麼正式的軍事協定。這個同盟顯然易見是經濟、貿易上的同盟,目標是反制中國借一帶一路計劃在亞洲大陸核心地區包括中亞、阿富汗與非洲之角(Horn of Africa)長驅直進,擴大影響力。


從地緣政治、經濟佈局來看四國的確有這樣的需要。在中國未推出一帶一路、亞投行等大計以前,它在巴基斯坦、中亞各國如哈薩克、烏茲別克已建立起相當的實力,從具體投資到人脈都有,是活脫脫的「悶聲發大財」格局。


而自習近平上台把這些大計定為國策以至未來發展方向後,投入一帶一路地區的資金、企業、工人大幅增加,這些地區新建的公路、鐵路、港口以至其他基建等幾乎由中國一手包辦。按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,其他國家包括作為區域大國的印度、超級強國的美國、經濟大國的日本將會被逐步邊緣化,失去在該地區的政經影響力。甚至可以說,若四國不盡快聯手另起爐灶,再過幾年一帶一路項目在各國遍地開花,四國將再無插手之餘地,要不坐視中亞成為中國的實質勢力範圍,要不接受中國模式的遊戲規則成為一帶一路的junior partner。


那為甚麼澳洲在這件事上比其他國家積極呢?跟其他三國相比,澳洲經濟規模最小,對中國擴大地區經濟影響力最敏感,壓力也最大。要是沒有其他框架讓澳洲企業參與區域經濟發展,他們在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肯定「冇啖好食」,過不了多久就要乖乖接受中國的條件及遊戲規則,改為支持「北京共識」。為免陷入這樣的困境,澳洲只好更積極游說其他國家加快行事。

 

 

關鍵仍在特朗普

其實在奧巴馬年代,美國已制訂重返亞洲(pivot to Asia)策略,把更多政經外交資源放回亞太區,一方面保持在地區的優勢及話語權,另一方面支持老朋友抗拒中國的壓力,堅持原本的秩序與規則。可惜,特朗普上台後全數否定奧巴馬的內外政策,連重返亞洲這個涉及美國重要國家安全的戰略也擱下,又退出旨在強化亞太區經濟盟友關係的泛太平洋夥伴協定(TPP),令美國在亞太區的盟友陣腳大亂,找不到可靠的後台應對中國的壓力。今次澳洲政府大力推動「四國同盟」,正是希望可以令美國改變在區內袖手旁觀的態度,重新積極、有序的介入,避免中國獨領風騷。


但能否有實質進展關鍵仍在特朗普,要知道這位總統對具體政策不掌握,對細緻策略沒興趣,又不斷強調美國優先策略。若果無法改變他的孤立主義態度及令他對「四國同盟」一事變得更積極,那即使美國、澳洲的國安、外交官員如何努力也不易有進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一帶一路 歐盟 日本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5512345 的頭像
    S5512345

    鈺書的部落格

    S55123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